总产出的核算
1.1总产出的核算指标
1.1.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 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而生产的产品,即购买者买来后直接使用而不再进一步加工出售的产品。
- GDP只计算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 比如去年生产的但没卖出去,还是算去年的
- GDP计算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而不管由哪国公民生产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一定时期内一国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GDP - 外国公民在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 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1.1.2 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价值
NDP﹦GDP﹣折旧
折旧 = 消耗的机器、设备的价值
1.1.3 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全部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的总和),也称国民要素收入 (National Factor Income)
NI = NDP﹣间接税
- 间接税指能转嫁税负的税收,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售价或包含在售价中最后由购买者负担的税收(增值税、营业税等)
-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的税收,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宏观经济学常用国民收入一词来指代总产出,或笼统地称“总产出”。
1.1.4 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所得到的税前收入
- 个人收入不等于国民收入,国民包括企业之类的抽象概念,个人是生物学上的人
- 3项扣除
- 厂商为员工交纳的非商业性社会保障基金
- 厂商上交的企业所得税
- 厂商留下的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利润
- 1项增加
- 居民从政府得到的转移支付(社会保障金、社会福利、政府公债利息)
- 3项扣除
PI﹦NI -(上面三项)+ 政府转移支付
1.1.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对宏观经济学来说,最重要的指标是GDP和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最终获得的可供自己支配的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没有区分企业厂商个人时,直接税就是个人所得税) = 消费(C)+ 储蓄(S)
DPI= GDP - 折旧 - 税收 + 政府转移,这个是简化的,优先用上面那个
1.2 GDP核算方法
1.2.1 生产法/增值法
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把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加总来计算GDP,一般采用把所有产品在各个生产阶段上的增加值进行加总的办法。
- 一个产品在某个生产阶段的增加值﹦产品离开某生产阶段时的价值﹣进入该生产阶段时的价值
- 一个厂商的增加值﹦厂商生产的产品价值﹣从其它厂商购买的投入品(中间产品)的价值
- 理论上,一个社会所有厂商的增加值之和与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相等。
GDP = 各部门增加值之和 = 各部门之下的厂商增加值之和
1.2.2 收入法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把各类生产要素得到的报酬(即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或 社会各部门(居民、厂商、政府)得到的收入加总计算GDP。
两种核算思路:
- 要素报酬视角 — 先分别计算各类生产要素的报酬项,然后加总。
- \(GDP=NI+间接税+折旧\)
- 部门收入视角 — 先分别计算社会各部门的收入项,然后加总。
- 厂商发展基金(Z),政府净税收(T)
- \(GDP﹦DPI + Z + T = C + S + Z + T\)
1.2.3支出法
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从产品的去向入手,把各类购买者用于购买各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加总来计算GDP。又称最终产品法或产品流动法。
- 居民消费支出(C) :居民除购买住房以外的一切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 私人投资支出(I):除政府投资外的所有社会投资。
- 政府购买支出(G):各级政府购买的最终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 净出口(NX):出口额(X)﹣进口额(M)
\(GDP=C + I + G + NX\)
1.2.4 核算恒等式
- 私人储蓄(S)﹦厂商储蓄﹢居民储蓄
- 公共储蓄﹦净税收(T)﹣政府购买(G)
-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
- 净税收(T)﹦税收﹣转移支付
1.3 GDP指标的校正
PPP
略